2009-09-26

普茶的由來(本班中秋普茶於十月六日舉行 )

本班中秋普茶於十月六日舉行
敬邀諸位同學 熱烈參與。
有好吃的點心,和溫馨的學習
會有一種意外的學習突破


據瞭解,普茶之事起源於禪門;自唐代百丈禪師制訂清
規後,農、禪並重一直是禪門所倡導的;由於佛教寺廟
多建在高山叢林,雲來霧去,極宜茶樹生長,所以許多
好茶皆出自僧人的栽培,因此自宋以來,舉辦茶宴已成
寺院常規活動。

歷代祖師為了廣種善根,普結佛緣,以吃茶為契機,以
宣示佛法為皈旨,因此有普茶之舉。古時寺院裏產茶,
上者奉佛,中者奉諸方大德,下者自奉。又專設茶頭,
用以供奉大眾茶湯。

禪宗認為茶有三德,即「一是坐禪通夜不眠。二是滿腹
時能幫助消化、輕氣神。三是為不發,抑制性欲和平心
靜氣之藥物。」。

普者,普遍周詳之意,雖然只有一盞茶,然而上奉十方
諸佛,中供諸賢聖,下及六道品,如大雷音,如大雲雨
,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,莫不沾染茶露, 生歡喜心。

現在各大寺廟每到中秋或除夕,都還保留“吃普茶”的
古風。所謂吃普茶,就是這天寺院裡所有僧眾團聚一堂
,吃茶吃餅,通常寺廟裡的住持和尚會藉此機會,講幾
句開示,大多離不了“趙州茶、雲門餅”一類的禪宗公
案,再說些勉勵的話,提醒年輕佛子不可悠忽度日,須
精進修持,廣培福慧。

濟群法師的一篇文章,其中有一段吃普茶的記錄:“這
是一種既莊嚴又輕鬆的宗教生活。普茶一般都安排在晚
上7點開始,大眾聽到鐘聲,穿衣搭袍,三三兩兩地來
到齋堂,恭候方丈的大駕。齋堂的監齋菩薩前,點著兩
根大紅蠟燭,齋堂的條桌上,擺滿了水果、花生、瓜子
、糖果等,每人面前還放著一個茶杯。方丈在侍者的陪
同下來到齋堂後,維那起腔,唱爐香讚,方丈拈香、禮
佛、升座,開始給大家開示。這時巡堂拿著茶壺,依次
給大眾倒茶。在柔和的燭光下,在嫋嫋的香煙裡,在方
丈和藹的話音中,大家靜靜地品著茶。”

每年中秋節前後,各地研討班陸續舉辦「普茶」聯誼活
動。「普茶」名稱源自大陸叢林中,每年中秋節,以吃
茶的方式,大眾聚在一起,談談各自修行心得,並互相
砥礪。團體最早舉辦中秋普茶是在民國七十六年左右,
師父在華藏講堂與廣論同修共度中秋,師父慈悲和藹地
和大家談了許多高僧大德的行誼,以及自己修行中所見
所聞,大家在輕鬆的心情下增長了學佛的信心。

隔年中秋前後,師父又與廣論同修一起普茶,詳述了自
己學佛出家以來的點滴往事,當時廣論研討班已開辦,
同修們在師父慈祥垂視下,對於廣論的學習產生了極大
的好樂心。自此,研討班便於每年中秋節前後,舉辦普
茶聚會。隨著師父弘揚廣論的因緣越來越盛,各班無緣
請師父親臨開示,但大家聚會仍以師長功德為主題,以
自己的受用心得做法供養,或舉書中所見高僧典範、因
果故事,彼此策勵。

近年來,廣論班越來越多,普茶的形式也有點變化,有
的區域教室跨班舉行聯合廣供、讚頌、聯誼,凝聚區域
的向心力;有的班級帶家人去踏青、放生,藉機讓眷屬
認識團體,了解師長功德;有的班級找個定點,輕鬆地
談論學佛心得與師長行誼;不管以何形式呈現,大家不
忘以猛利心,回向善知識久住娑婆,教法廣興,利樂眾
生。

2009-09-23

認真聽聞廣論錄音帶的必要性

我建議你們,你們把那個廣論錄音帶,自己聽,這個非聽不可,如果這個不了解的話,我們真正來的目標,以及我們如何走法,我們根本看不清楚,宿生的善根會被蹧踏掉了。也許你已經跟我一樣的清楚,或者你信得過我,至少我可以告訴你,沒有特別的善根,現在這個時,連他聽見朗忍的名字都不可能。真正能夠學廣論而跑到這裡來,這絕對不是三生、五生積累的,今天我先告訴你這個話,但願你總有一天,你會親自,不管理論上面,及至於驗證有這樣的一個事實。我們在座的人,我想絕對不是三、五生,說不定有很多人做過和尚已經做過很多生、很多生,將來你們總有一天你們會完全信得過這句話。

  所以對菩提道次廣論有不清楚地方,不妨從頭開始聽,一卷一卷來。
 

2009-09-22

中秋普茶於十月六日舉行

親愛的同學

   記得來參加喔!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,能夠彼此更加認識,而且能夠互相瞭解學習上的種種心得和困難。

下禮拜二,是很好學習的互動。敬邀各位同學,熱烈參與!!

2009-08-09

應大勵力,引發欲樂(供花,供燈)



廣論52頁
「二者謂作是念,我今應修,佛所開許悎寤瑜伽,為修此故,應大勵力,引發欲樂。由是能依佛所開許獅子臥式眠無增減。」  

第二個告訴自己,我現在跑得來幹什麼?我是修學佛法。那麼佛告訴我們怎麼做的,是這樣,所以我努力「應大勵力,引發欲樂。」這個是成敗的關鍵,他不是馬上叫你去做,在做的之前,你先要想,這樣做有什麼好處,不這樣做有什麼壞處?所以不妨我隨時提醒自己說,我到這裡來幹什麼?這第一個,我學佛。那麼佛告訴我們怎麼做的,所以用種種的方法,原來這樣做有殊勝的好處,不那樣做有這麼特殊的害處;然後由這個推動的力量,一步一步照著深入去。

引經說明 供花 和供燈功德,提供同學思維供此之功德勝利,以為前行緣念

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》云:
「若有眾生,奉施香華,得十種功德:
一者處世如花;
二者身無臭穢;
三者福香戒香;
四者隨所生處,鼻根不壞;
五者超勝世間,為眾歸仰;
六者身常香潔;
七者愛樂正法,受持讀誦;
八者具大福報;
九者命終生天;
十者、速證涅槃。
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。」





「若有眾生奉施燈明,得十種功德:
一者,照世如燈;
二者,隨所生處,肉眼不壞;
三者,得於天眼;
四者,於善惡法,得善智慧;
五者,除滅大闇;
六者,得智慧明;
七者,流轉世間,常不在於黑闇之處;
八者,具大福報;
九者,命終生天;
十者,速證涅槃。
是名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。

2009-08-05

無著菩薩

生於四,五世紀頃的古印度,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創始人之一,北印度人.初於小乘教派出家修行.初聞即悟入小乘空觀,然對此猶不滿意.乃修法親見彌勒菩薩,並至兜率天學習彌勒五論而通達大乘空觀,由是大乘瑜伽之法門傳至西方,致力於法相大乘之宣揚,晚年在那爛陀寺降服許多外道,使大乘教法極為興盛,傳為龍樹菩薩時期所未有.

2009-04-12

頌般若經

梵因法師並期勉大家誦般若經時意樂應好好把握:「誦經時要彼此配合,觀待整體,造師友共業。可觀想自己變為無量身,融入團體,共同領受師長加持。消融自己,放掉我執,聲音美妙,供養師長、諸佛菩薩。誦經回向正法住世,饒益無量有情,並回向護法善神,勇猛威德增長。魔軍也能回心轉意一起護正法。」 <摘自福智之聲122期>

 如證和尚: 誦經時內心的意樂,就是誦之前要很恭敬,可以先把桌子擦乾淨,然後很恭敬的坐下來,然後至誠懇切的祈求佛菩薩,然後照著讀誦的儀軌進行。如果平常時間不多,可直接誦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,以及開經偈,完了以後就可直接誦經文。誦之前如果時間多,可以把手洗乾淨,把臉洗乾淨,偶爾洗完澡然後來讀誦。你愈虔誠的讀誦,佛菩薩的感應力便愈強。你可以觀想佛菩薩就在我的面前看著我讀誦,我心識在想什麼,佛菩薩都很清楚,我無限生命走過來,很少為別人,很少想到未來的生命,我以前造了很多很多的惡業,殺害很多的眾生,現在希望我能靜下心來,好好的讀誦這甚深的般若經典,淨化我的內心,之後把這些功德回向給周圍的護法龍天,還有法界一切有情,希望他們都能夠蒙受到利益 <摘自福智之聲112期>


般若是梵文的譯音,通譯為「智慧」,代表著殊勝意義和價值,有別於世間的聰明。般若是諸佛之母,是一切經典的根本,也許有人在誦經過程中,對於不了解經義而耿耿於懷。事實上,今生,我們以種因為主,以恭敬心、至誠懇切地誦,就種下般若的法緣。  經中有許多難字,福智之聲編輯室同修也整理出罕見字讀音表,希望能有助同修讀誦,但是大家在讀誦經文過程中,不免有錯漏,故而在正誦完結時,請誦「補闕真言」三遍。訂定讀誦日期,背後也有深意,主要是希望讓大家的心有所緣,自定進度;如果在期限外,還有心持誦,也可以視為終身的功課。經典的殊勝,即使是一字一偈都有佛菩薩的加持力,二十四小時,任一時間內持誦皆吉祥。
<摘自福智之聲109期>

2009-04-08

第三隨念恩者

【十法經云:於長夜中,馳騁生死尋覓我者,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,覺醒我者,沈溺,拔濟我者,我入惡道示善道者,繫縛有獄解釋我者,我於長夜中,病所逼惱為作醫王,我被貪等猛火燒燃,為作雲雨而為息滅,應如是想。」】

有師姊問:這一段 p34 最後一行,"有獄"是什麼意思?根據查詢的結果 和上面的"有海"應該都是指在三界這個火宅當中的意思。

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七十八

此長者子為被四流漂汩者。造大法船。為被見泥沒溺者。立大法橋。為被癡暗昏迷者然大智燈。為行生死曠野者開示聖道。為嬰煩惱重病者調和法藥。為遭生老死苦者飲以甘露令其安隱。 為入貪恚癡火者沃以定水使得清涼。多憂惱者慰喻使安。繫有獄者曉誨令出。入見網者開以智劍。住界城者示諸脫門。在險難者導安隱處。懼結賊者與無畏法。 墮惡趣者授慈悲手。拘害蘊者示涅槃城。界蛇所纏解以聖道。著於六處空聚落者以智慧光引之令出。 住邪濟者令入正濟。近惡友者示其善友。樂凡法者誨以聖法。著生死者令其趣入一切智城。諸仁者。 此長者子恒以此行救護眾生。發菩提心未嘗休息。求大乘道曾無懈倦。

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

離諂幻,淨心垢,斷疑惑,到涅槃。 「諸仁者!此大丈夫,為被四流漂汩者,造大法船; 為被見泥沒溺者,立大法橋;為墮愚癡黑闇者,然大智燈;為行一切生死曠野者,示以聖道; 為嬰一切惑業重病者,與其法藥; 為遭一切生死厄難者,飲以甘露;為入一切貪、瞋、癡火者沃以定水;多憂惱者,慰諭令安;繫有獄者, 曉誨令出;為見縛者,授以智劍;住界城者, 示解脫門;在險難者,導安隱處;懼結賊者, 與無畏法;墮惡趣者,授以法手;拘害蘊者, 示涅槃城;界蛇所纏者,解以聖道; 著於六處空聚落者,以智慧光引之令出;住邪道者,令入正濟;近惡友者,示其善友;樂凡法者, 誨以聖法樂;著生死諸有城者,令其趣入一切智城。

2009-04-07

天人的果報

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毘梨耶波羅蜜義第二十七(卷第十六)
引述其中經文 :『無色界天,樂定心著不覺,命盡墮在欲界中,受禽獸形。色界諸天,亦復如是,從清淨處墮,還受婬欲,在不淨中。欲界六天,樂著五欲,還墮地獄,受諸苦痛。』

另外更正
佛教裡提到的天人避免和基督宗教扯在一起,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困擾。

佛說四十二章經 佛言:人有二十難。
貧窮布施難,豪貴學道難,棄命必死難,得睹佛經難,生值佛世難,
忍色忍欲難,見好不求難,被辱不瞋難,有勢不臨難,觸事無心難,
廣學博究難,除滅我慢難,不輕未學難,心行平等難,不說是非難,
會善知識難,見性學道難,隨化度人難,睹境不動難,善解方便難。

2009-04-06

關於頌般若經

如證和尚 新春開示四個期許
一、堅固發心。
二、好好學習師父廣論教授。
三、多誦持受用般若經。
  師父未示寂前每天都會誦般若經,甚至師父在示寂前幾天,病到不能動了,他還是要侍者念給他聽,有時候,侍者念一兩段以後,師父會叫他停一下。因為師父聽了很感動,想要思惟一下,所以念一段停一下、念一段停一下,就是這樣。「以諸經論度諸晝夜」,養成誦般若經的習慣就不會太難。
  你們都知道我很忙,常常要跑東跑西。那我在哪裡誦般若經?就在車上!接班上師一再一再宣說師父的宗風一定要堅持,師父是很重視般若經的。我有一段時間曾經中斷過,後來聽到上師說他每天誦般若經,是因為師父如是說,他就要如是做!我聽了很慚愧,這些都是我親眼看見師父做的,可是我反而沒做。後來我又開始誦般若經,我每天念一卷,再忙也要念一卷,你們不一定要念這麼多,每天念一頁,這樣是可以的。
  正法住世是在般若,你尊重般若的話就是尊重正法,也可以幫你自己串習很多學法上的妙善習氣,因為廣論是《現觀莊嚴論》的濃縮版,現觀就是廣般若,從頭到尾把大般若經做了非常詳細的解釋。所以廣論就等於是整個大般若經的濃縮版,它的道理是一樣的,所以我們一定要再再發願未來能像宗大師一樣廣大求多聞,也有機會趣入大般若經、現觀的內涵,而且多誦般若經,對自己淨罪集資也有絕大的好處。
四、對境反省應如理抉擇而勤修隨喜。

2009-04-05

佛說鴦掘摩經

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二冊 No. 118《佛說鴦掘摩經》
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二冊 No. 119《佛說鴦崛髻經》
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二冊 No. 120《央掘魔羅經》

廣論
【設若須隨師教行者,若所依師引入非理及令作違三律儀事,如何行耶,】
【寶雲亦云:】
【「於其善法隨順而行,於不善法應不順行。」故於所教,應不依行。】

上週討論的內容,師父有提到喔!如有興趣,仔細聽聽廣論怎麼教我們抉擇!!

2009-03-31

頌般若經

禪聞法師:
『我相信學廣論的都知道,廣論他依據的根本論點有一個是現觀莊嚴論,而現觀莊嚴論它所詮釋的就是大般若經,師父深深的希望我們這一生裡面,不是僅僅粗淺的跟廣論結緣,而是希望將來能夠在一生一生中,真正能夠學到廣論最精深博大的內涵→般若。』

誦經儀軌 (請按連結)
般若經 電子經文 第二會序 下次上課擬定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四百二

大般若經罕見字讀音參考表(請按連結下載)

2009-03-17

3/17 課後補充

八關齋戒(詳細內含容後再秉):
在整體的淨智學制規劃中,廣論學員參加理念課程修學,至廣論初階班皈依部份結束之後,淨智處特為學員們舉辦一次為期兩天半的「八戒皈依」必修課程,以加深體驗「修習軌理」、「暇滿」的內涵,認識「皈依」、「八戒」戒法的殊勝,以及修學佛法必須依師法友共業團體,如法行持,進而體認增上共業對自己的重要。
八戒:應該稱為八戒一齋,八戒是: 不殺生, 不偷盜, 不淫泆, 不妄語, 不飲酒, 不著華鬘香油塗身,不歌舞觀聽, 不坐臥高廣大床;一齋是:不非時食。

為何做善行記錄:上日下常法師 於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在鳳山寺 如是開示

摘錄一段 詳細請按以上連結:

做善行記錄的緣起  接下來說做善行記錄的緣起,為什麼要做的原因。我們都是學佛的佛弟子,而且都學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,不管是在家、出家,已經對廣論生起了信心和仰望,理論上已經有了概略的基礎,但是這個時候往往會偏重於「理念」。這個理念當然有它絕對的價值。在學佛的過程當中,了解理論以後,會覺得自己知道了。特別因為這個時代是講求做學問的,所以普通世間的學者,一般是偏重於「思辯」,然後拿思辯去做外在的實驗--我們稱它為科技,理、工、醫、農等。又如我們作文學的,用在外面,是寫文章,老是在文字上面轉。以上是現在客觀社會環境普遍的狀態,我們現在學了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,也難免會在文字上面轉。如果要進一步去做,我們也像科技人員一樣,或是文章寫得美,演講講得好,結果變成一個文詞優美能說善道的人。對學廣論的佛弟子來說,這些並不是不要,而是要在修行成就以後,拿自己內在悟證的經驗,去幫助別人時才用的。  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中,所有的祖師都告訴我們,隨自己的能力,知道多少就漸漸的去實踐多少,跟現在世間上的這種作法,是截然不同的。這樣做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:如果一旦養成了上面說的這種作法,走向世間這種方向以後,會產生一個流弊,就是道理懂得很多,能說善道,然後,在不知不覺當中增長驕慢心,覺得自己很了不起,拿這個標準去衡量別人,其實那正是跟我們所學的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背道而馳。  我們所以不能做善、會做惡的根本原因,就是對「我」這個主體不認識,因為不認識,因而引發很多煩惱,驕、慢都是最可怕的煩惱。學習佛法就是要透過經、論,認識了這些煩惱之後要去對治它的,如果用錯方向,沒有去對治,反而會把煩惱擴大。所以當我們學了廣論,內心當中很歡喜,覺得這是我們的希望時,千萬不要受世間理論上的影響,而把自己限死。進一步來說,因為想要普遍的讓更多的同學受用佛法,所以不但是僧團,也很積極的推動在家居士研閱廣論,在研閱的過程中,的確希望有一些理解力比較高的人,能幫助別人。這種作法,是有它必須的要求的,但是不知不覺中,又會推動了鼓勵文字之美及能說善道。為了避免這種情形,有個非常重要的方式,那就是拿我們所學的理論來衡準自己,所以親身實踐就變得非常重要。為了要去做這件事情,所以每天一定要騰出一部分時間來,檢點反省自己,以便使所學的能應用,能提升自己,進一步才可以去幫助別人。這就是善行記錄的根本意趣。



《華嚴經》
「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。」
《唯識論》:
「云何為信?於實德能深忍樂欲。心淨為性。」
《大智度論》:
「佛法大海,信為能入,智為能度。」

精進:
「緣善所緣勇悍為相』入行論云﹕『進謂勇於善。』

2009-03-10

3/10 課後補充

上承百丈下傳臨濟~黃檗希運禪師

禪宗重要的祖師,著有《語錄》、《傳心法要》、《宛陵錄》(欲知詳情請點選連結)

輪圍山:Cakravāla 【梵語】 चक्रवाल 斫迦羅;輪圍山;鐵輪圍山;鐵圍山;金剛山;金剛圍山。如果大家有機會頌地藏經,也會描述鐵圍山的位置。

現任蔣孜曲傑─日宗仁波切仁波切簡介:
象徵宗喀巴大師父子三尊法座的格魯三大法座:甘丹赤巴、蔣孜曲傑及夏巴曲傑三大法座,其中代表賈曹杰尊者法座的繼承者即是蔣孜曲傑仁波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