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-09-26

普茶的由來(本班中秋普茶於十月六日舉行 )

本班中秋普茶於十月六日舉行
敬邀諸位同學 熱烈參與。
有好吃的點心,和溫馨的學習
會有一種意外的學習突破


據瞭解,普茶之事起源於禪門;自唐代百丈禪師制訂清
規後,農、禪並重一直是禪門所倡導的;由於佛教寺廟
多建在高山叢林,雲來霧去,極宜茶樹生長,所以許多
好茶皆出自僧人的栽培,因此自宋以來,舉辦茶宴已成
寺院常規活動。

歷代祖師為了廣種善根,普結佛緣,以吃茶為契機,以
宣示佛法為皈旨,因此有普茶之舉。古時寺院裏產茶,
上者奉佛,中者奉諸方大德,下者自奉。又專設茶頭,
用以供奉大眾茶湯。

禪宗認為茶有三德,即「一是坐禪通夜不眠。二是滿腹
時能幫助消化、輕氣神。三是為不發,抑制性欲和平心
靜氣之藥物。」。

普者,普遍周詳之意,雖然只有一盞茶,然而上奉十方
諸佛,中供諸賢聖,下及六道品,如大雷音,如大雲雨
,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,莫不沾染茶露, 生歡喜心。

現在各大寺廟每到中秋或除夕,都還保留“吃普茶”的
古風。所謂吃普茶,就是這天寺院裡所有僧眾團聚一堂
,吃茶吃餅,通常寺廟裡的住持和尚會藉此機會,講幾
句開示,大多離不了“趙州茶、雲門餅”一類的禪宗公
案,再說些勉勵的話,提醒年輕佛子不可悠忽度日,須
精進修持,廣培福慧。

濟群法師的一篇文章,其中有一段吃普茶的記錄:“這
是一種既莊嚴又輕鬆的宗教生活。普茶一般都安排在晚
上7點開始,大眾聽到鐘聲,穿衣搭袍,三三兩兩地來
到齋堂,恭候方丈的大駕。齋堂的監齋菩薩前,點著兩
根大紅蠟燭,齋堂的條桌上,擺滿了水果、花生、瓜子
、糖果等,每人面前還放著一個茶杯。方丈在侍者的陪
同下來到齋堂後,維那起腔,唱爐香讚,方丈拈香、禮
佛、升座,開始給大家開示。這時巡堂拿著茶壺,依次
給大眾倒茶。在柔和的燭光下,在嫋嫋的香煙裡,在方
丈和藹的話音中,大家靜靜地品著茶。”

每年中秋節前後,各地研討班陸續舉辦「普茶」聯誼活
動。「普茶」名稱源自大陸叢林中,每年中秋節,以吃
茶的方式,大眾聚在一起,談談各自修行心得,並互相
砥礪。團體最早舉辦中秋普茶是在民國七十六年左右,
師父在華藏講堂與廣論同修共度中秋,師父慈悲和藹地
和大家談了許多高僧大德的行誼,以及自己修行中所見
所聞,大家在輕鬆的心情下增長了學佛的信心。

隔年中秋前後,師父又與廣論同修一起普茶,詳述了自
己學佛出家以來的點滴往事,當時廣論研討班已開辦,
同修們在師父慈祥垂視下,對於廣論的學習產生了極大
的好樂心。自此,研討班便於每年中秋節前後,舉辦普
茶聚會。隨著師父弘揚廣論的因緣越來越盛,各班無緣
請師父親臨開示,但大家聚會仍以師長功德為主題,以
自己的受用心得做法供養,或舉書中所見高僧典範、因
果故事,彼此策勵。

近年來,廣論班越來越多,普茶的形式也有點變化,有
的區域教室跨班舉行聯合廣供、讚頌、聯誼,凝聚區域
的向心力;有的班級帶家人去踏青、放生,藉機讓眷屬
認識團體,了解師長功德;有的班級找個定點,輕鬆地
談論學佛心得與師長行誼;不管以何形式呈現,大家不
忘以猛利心,回向善知識久住娑婆,教法廣興,利樂眾
生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