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11-19

名相--四果

四果:
 (名數)聲聞乘聖果之差別也,
舊譯家以梵名,
謂為1.須陀洹果Srotāpanna phala,巴Sotāpanna phala,
2.斯陀含果Sakrdāgāmi,
3.阿那含果Angāmi-,
4.阿羅漢果Arahat-,

新譯家
1.預流果,
2.一來果。
3.不還果,
4.阿羅漢果。

詳細解釋再丁福保佛學字典如下:
一須陀洹果:
舊作入流,逆流。入流預流,同一之義。謂去凡夫初入聖道之法流也,逆流者,謂入聖位逆生死之暴流也。申言之,即三界見惑斷盡之位也。

二斯陀含果:
譯云一來。斷欲界九地思惑(新曰修惑)中前六品,尚餘後三品者也。為其後三品之思惑,尚當於欲界之人間與天界(六欲天),受生一度,故曰一來,一來者一度往來之義也。

三阿那含果:
舊譯不來,新云不還,斷盡欲惑後三品之殘餘,不再還來欲界之位也。爾後受生則必為色界無色界。

四阿羅漢果:
譯作殺賊,應供,不生。上至非想處一切思惑斷盡之聲聞乘極果也。以其斷盡一切見思二惑,故謂之殺賊,既得極果應受人天之供養,故曰應供,一世之果報盡,故永入涅槃,不再來生三界,故謂之不生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