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-08-09

應大勵力,引發欲樂(供花,供燈)



廣論52頁
「二者謂作是念,我今應修,佛所開許悎寤瑜伽,為修此故,應大勵力,引發欲樂。由是能依佛所開許獅子臥式眠無增減。」  

第二個告訴自己,我現在跑得來幹什麼?我是修學佛法。那麼佛告訴我們怎麼做的,是這樣,所以我努力「應大勵力,引發欲樂。」這個是成敗的關鍵,他不是馬上叫你去做,在做的之前,你先要想,這樣做有什麼好處,不這樣做有什麼壞處?所以不妨我隨時提醒自己說,我到這裡來幹什麼?這第一個,我學佛。那麼佛告訴我們怎麼做的,所以用種種的方法,原來這樣做有殊勝的好處,不那樣做有這麼特殊的害處;然後由這個推動的力量,一步一步照著深入去。

引經說明 供花 和供燈功德,提供同學思維供此之功德勝利,以為前行緣念

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》云:
「若有眾生,奉施香華,得十種功德:
一者處世如花;
二者身無臭穢;
三者福香戒香;
四者隨所生處,鼻根不壞;
五者超勝世間,為眾歸仰;
六者身常香潔;
七者愛樂正法,受持讀誦;
八者具大福報;
九者命終生天;
十者、速證涅槃。
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。」





「若有眾生奉施燈明,得十種功德:
一者,照世如燈;
二者,隨所生處,肉眼不壞;
三者,得於天眼;
四者,於善惡法,得善智慧;
五者,除滅大闇;
六者,得智慧明;
七者,流轉世間,常不在於黑闇之處;
八者,具大福報;
九者,命終生天;
十者,速證涅槃。
是名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。

2009-08-05

無著菩薩

生於四,五世紀頃的古印度,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創始人之一,北印度人.初於小乘教派出家修行.初聞即悟入小乘空觀,然對此猶不滿意.乃修法親見彌勒菩薩,並至兜率天學習彌勒五論而通達大乘空觀,由是大乘瑜伽之法門傳至西方,致力於法相大乘之宣揚,晚年在那爛陀寺降服許多外道,使大乘教法極為興盛,傳為龍樹菩薩時期所未有.